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用爱为孩子点燃一盏心灯

用爱为孩子点燃一盏心灯

一直以来我都自认为是一个开明、民主、现代的母亲,但是当我听完了这次关于家教的专家讲座,我还是感触很深啊!不仅仅是孩子需要学习,做家长的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不是孩子变得不懂事了,而是孩子成长得太快,做父母的还停在原地,没有跟上孩子前进的步伐,家长都已经落伍了还怎么能理解孩子的思维呢?

说句心理话,其实之前我觉得我没必要去听讲,因为早在儿子还没出生我就已经涉猎了很多关于家教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最近这半年我又在系统地学习心理学。但是当儿子把票拿给我再三叮嘱我去听课时,我看到他那期盼的眼神,联想到他最近的状态和我们比较敏感的青春期亲子关系,可以说仅仅是为了能和他更好地沟通,我才很不舍地放下自己的功课勉强去听讲了。

开始时我看到大家都没记录,加之专家讲的知识也都是我所知道的,所以我尽管带了笔记本也没拿出来。可以说是没有想记录的动力吧。由此我联想到儿子上课睡觉时大概也和我当时的心态有相似之处吧,做自己不是很想做的事似乎都兴致不高吧?但是当专家讲到周婷婷的故事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她的父亲周弘先生才是一个了不起的家长!比起周先生为孩子付出的爱心我真的感到了深深的愧疚...... 我做得的确是太不够了!我此时只有深深的自责和惭愧:以前当儿子的成绩没达到我理想的分数时我总是强调是他努力不够而从不看他的闪光点,当他迷茫困惑时我总是指责他不用心学习而从没站在他的角度考虑过他的感受,我更多的时候是以一个家长的姿态指挥他而不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在平等的角度和他交流。一个普通的工人面对一个刚生下不久就两耳全聋的四岁半才开始说话的女儿,能用他伟大的赏识教育和女儿一起创造那么多令世人瞠目的奇迹,我这样一个受过多年教育的母亲没有理由不赏识我这天赋很高的儿子啊?我为什么没因儿子而感到自豪呢?我反复在心底里问自己,你真正做到了一个家长应该做的吗?

“孩子是症状,家庭是病因”,专家的话使我开始了反思:曾几何时,儿子脸上原有的光彩被忧郁和困惑所替代,眼神也变得黯淡了,一直苦苦地在孩子身上寻找他不快乐的原因,却不知道原来毛病出在家长的身上。孩子在痛苦和挫折时是多么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真心的爱啊!可是我的爱呢?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把给儿子的爱弄丢了呢?当孩子取得成绩满怀喜悦地向我汇报时,我的爱是——心里想的是千万不要骄傲,说出来的是冷冰冰的“没什么了不起的,继续努力!”当孩子有困惑时我的爱——不是和孩子针对问题一起分析一起探讨而是埋怨孩子不够坚强;尤其是当已经有175CM身高的儿子主动和我接近时我总是没有好气:“挺大的个子怎么就不能像个男子汉?”却没想到他还只是一个不满15岁的孩子。正处在素有“狂飙时期”的青春期,面对着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自制性与冲动性的矛盾,可以说比家长更烦恼。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喜欢与人争论,但常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表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表面上表现出的逆反和作对,其实是想追求他自己的独立人格。常常把自己想像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的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这种过分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现象因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自我中心倾向,所以在和周围人相处时就不容易被大家接受,一种“局外人”的感觉就产生了。而与生俱来的对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又使他有一种强烈的想加入到集体中的愿望。孩子每天承受了这么多困扰,背负着这么沉重的包袱已经很艰辛了,我这不是在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吗?我真的不如一个农民,农民种庄稼总是思考庄稼需要什么,而不指望庄稼必须要长成什么样子,我呢?总是要求孩子应该怎样怎样,而从没考虑孩子需要什么。是要好好想想该怎么给孩子提供他所需的养料了啊,因为庄稼长不好可以来年再种,而孩子的成长可是不可逆的啊!

越想思路越清晰了,迷茫了近半月有余的心情也豁然开朗了,是我那不该丢失的爱把原本健康快乐的儿子变成了现在这个我不愿看到的样子——原来一个母亲心底无私的爱才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加油站,是孩子前进的真正的动力。我要找回我的爱,用我的爱重新点燃孩子的心灯,照亮孩子前进的征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