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网络转载:從生命教育談情緒處理與教養

「情緒處理」與「管教」這個議題,自有人類以來就是重要的課題,甚至從聖經來看人類的歷史,我們會發現許多家庭在教養子女時,因父母夾雜著情緒,面臨到兩難的問題,往往使得「管教」變的更棘手…

聖經在幾千年前就有提到關於教養兒女的部份,其中兩個看似矛盾的教導,若能運用得宜,則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兩個教導出現在箴言13:24「不忍用杖打兒子,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
以及歌羅西書3:21「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

這兩處經文看似矛盾,卻是教養的一體兩面。因為若是過於體貼尊重孩子,容易造成孩子行為偏差,變成校園家庭中的小霸王;然而要是過度嚴格管教孩子,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讓孩子畏縮沒自信。過與不及之間,需要相當的智慧。

避免情緒中的管教
在女兒還小時,有一次因不聽管教,我情緒失控的重重處罰了她,但在女兒臉上看不到後悔的哭泣,反而是倔強不服的眼神;事後我向孩子道歉,告訴她父母依然很愛她,從此,我體會到,教養時不能帶著強烈的情緒,否則只是傷害了孩子,親子間也會有不可挽回的裂痕。

從事生命教育多年,我了解自我形象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兒童時期更是建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階段,孩子容易由父母和身旁重要的人口中認識自己,因此旁人說的話對孩子是很有影響力的,有時父母在情緒下脫口說出「再不乖,媽媽不要你嘍!」這種話語其實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傷害,孩子可能對「愛」有了功利的看法,也影響孩子對自我形象的認同。因此,我們以「愛」來教養孩子時,也要注意無意間傳達給孩子的訊息。

父母對孩子適當的管教,除了傳遞正確的觀念以外,也要讓孩子建立自信,正面的看待自己,讓孩子有個健康的自我形象。
「…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所指的應該就是如此,在教導中讓孩子知道父母依然接納他、愛他,而不讓孩子予取予求,這才是真實的「愛的教育」。

爸比妈咪笔记乐学习~

2 comments:

  1. May Lee 的确,带着情绪来处理亲子问题,往往更加让问题加剧。
    父母在生气时,可以暂时走开,让自己冷静了才来处理。
    有些盲点,反而在沉淀了自己的情绪之后才看得更清楚。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