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3, 2010

沟通方程式,谁来解?

大清早,老泪纵横的妈妈见到训导主任,劈头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来投诉,昨晚我那不肖女儿把我推倒在地上,我好心痛呀!” 然后, 一面展示膝盖上的淤伤,一面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接着说:“你说你说,她身为儿女的这样做应该吗?我千辛万苦把她养大,她竟如此对待我。老师啊,你一定要把她叫出来,好好骂骂她、处罚她!”

接着,她又从裤袋里掏出手提电话,要训导主任看一则简讯。拉祖看不懂中文,拉我过来帮忙翻译。简讯上这样写着:你不是我妈妈。。。。我恨你。

看了这则简讯有点错愕,传送者竟然是小科。小科在学校成绩只属中等,但却是老师们口中用功及有礼貌的孩子呀!

找了个机会与小科谈天,其实是想多了解一下情况。当话题转呀转,转到母亲大人身上时,她突然泣不成声,蓬勃的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夺眶而出。“为什么别人有妈妈爱,妈妈疼? 而我却没有,为什么?” 小科哭着说。 看着她的泪水如雨, 一颗挨着一颗地流下,忍不住把她抱进怀里。但是,我的拥抱竟让她哭得更凄惨,她在我怀里抽泣着:“我每晚都是在哭泣中睡去。。。”

噢,一个可怜及渴望爱的孩子,一定是妈妈好久没抱她了!

这时的我,脑海里闪出许多问号,这对母女,到底谁是谁非?

小科的妈妈是个裁缝师。每天放学回家,小科必须步行到离家不远的店里帮忙,而比她大一岁的哥哥却什么也不用做,只是饭来张口。小科在店里忙完打杂,就帮忙缝衣纽。妈妈总爱嫌她的手工不够巧,拆线动作缓慢。傍晚时分,回家吃过晚饭后,她又得为家务而忙。有时因为想先做完功课,而暂把家务放一边,就被当着耍性子或懒惰,随时得吃棍子。小科觉得妈妈大人常看她不顺眼,但却不曾尝试与她沟通。

父母感情不和,金钱常是主要导火线。当妈妈心情不好时,小科就沦为她怒气下的牺牲品,她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如碗碟洗得不够干净、抹得不够干、衣服折叠得不够好,而须饱受耳根之苦或皮肉之痛。自从妈妈的唠叨逼走大姐往外搬之后,小科就失去了谈天与倾诉的对象。每当被妈妈打骂而感到委屈时,她就躲在房里哭。

一个晚上,妈妈又再因为正准备考试的小科,没把家务做好而唠叨不停,她觉得很烦,就随口顶撞两句。 妈妈发火了,生气地随手拿了一支棍子,就往她脸上打过来。为了自卫,小科从妈妈手上抢过棍子,然后随手一推,竟然把妈妈推倒了。。此刻,坐在地上的妈妈伤心地号啕大哭,她万万想不到平时任油她谩骂的女儿,竟然反抗还手了。

当时,小科也被自己的反应吓呆了,她解释说:“我如果不阻止她,肯定会被打伤,以后怎样见人?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有一个这样的妈妈呀!” 伤心的小科奔回房里,痛心为何妈妈常忍心用棍子打她,越想越伤心,越想越气愤。。。然后就激动地传了一则简讯:你不是我妈妈。。。。我恨你。

俗语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在家庭教育上,“打” 往往被当成是教育孩子的一部分,打孩子可能是因恨铁不成钢。但是,这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吗?打,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造成的伤害可能无法弥补啊!

话说回来,俗语也有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其实,现今的孩子,也因为缺少与父母沟通,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不但不理解父母,也未能体会父母的一片苦心。

大家都知道通过亲子沟通,才能帮助父母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及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的基础。但是,如果亲子之间发生难以沟通的现象,谁该先采取行动来拆下这一道墙呢?

1 comment:

  1.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空间的,妈咪的成长也是一样~~~
    要孩子努力时,妈咪也需要自我求进步啊~~~

    ReplyDelete